今天是: 繁体中文
手机版 | 历史上的今天 | 帮助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我要投稿 | RSS历史网RSS订阅
历史春秋网 历史春秋网道学频道
历史春秋网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历史上的今天>>1903年>>6月25日

1903年6月25日 英国作家、《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出生

    历史上的今天

  在115年前的今天,1903年6月25日 (农历闰五月初一),英国作家、《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出生。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25日(距今115年)-1950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一九八四》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年仅46岁。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 “一代人的冷峻良知”。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人物生平1903年,乔治·奥威尔生于英属印度彭加尔省(孟加拉邦)摩坦赫利(莫蒂哈里)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父亲供职于印度总督府鸦片局,家境并不宽裕,奥威尔自称家庭属于“上层中产阶级偏下,即没有钱的中产家庭”。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04年,随母亲回英国定居。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05年,除了父亲仍任职于印度总督府的鸦片局外,全家返回英国牛津的亨利。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11年,由于无力就读贵族学校,奥威尔只能进入一个二流的私立寄宿学校圣·塞浦里安预备学校,寄宿学校带有许多极权主义社会的特点,鞭子教育、等级制、恃强凌弱、规范化、反智等等。学校生活对他日后的性格有极大影响。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14年,11岁的奥威尔首次在地方报纸上发表一篇诗作《醒来吧,英国的小伙子们》。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17年,奥威尔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奖学,进入英国最著名的中学——伊顿公学,但他穷学生的背景使他备受歧视。早年的经历对他同情社会底层、呼唤平等和人性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对极权主义的认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21年,从伊顿公学毕业的奥威尔,由于成绩平庸,无法申请牛津或剑桥奖学金,家庭经济状况无力供他升学,只得投考公务员,加入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警察,服役五年。做为英籍警官,他享有很多特权,能够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这一阶段的经历让他细致地观察到了人性中残暴的一面;对西方地殖民主义政策产生了反思;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极权主义。在缅甸的经历让他认识到了殖民主义罪恶的一面,并因此离开了殖民警察部队。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27年,离开公职的奥威尔回到英国,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流浪生活,在这四年里他辗转英国本岛和欧洲大陆,深入社会底层,先后做过酒店洗碗工、教师、书店店员和码头工人,但他的上层社会身份和在伊顿公学形成的贵族口音使他很难被底层社会真正接纳。不过这一段时期的经历仍然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整体对于个人的压力和普遍的社会不公并且最终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奥威尔自己曾经提到“贫困的生活和失败的感觉增强了我天生对权威的憎恨,使我第一次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存在”。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28年,开始写作生涯。为搜集素材,在巴黎和伦敦深入底层过穷苦生活。曾在巴黎的一家豪华旅馆做厨房帮工,又到英国肯特郡当农业帮工。这些生活经验后被写入《巴黎伦敦落魄记》;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29年,退休金遭窃,在俄国饭馆做事,并请伦敦朋友找寻工作。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30年,回到伦敦。在坎特郡作采摘忽布(一种香料)的工作、家庭教师、或书店店员,不断转职。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33年,以乔治·奥威尔的笔名发表处女作《巴黎伦敦落魄记》(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34年,以缅甸经验为题材的小说,《缅甸岁月》(Burmese Days)在纽约出版,在此之前,没有一家英国出版商愿意接受书稿。TiC历史春秋网 - 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

  1935年,小说《牧师的女儿》(A Clergyman’s Daughter),由高兰兹出版社出版。几个月后,《缅甸岁月》终于推出英国版,是由高兰兹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