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74年前的今天,1644年5月27日 (农历四月廿二),山海关战役爆发。
1644年5月27日(距今374年),(顺治元年四月己卯)清军至山海关,吴三桂开关出迎,大军入关。
1644年4月25日,大顺军攻入北京城。5月15日,吴三桂据山海关袭击大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5月18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顺军出兵京城,兵锋直指山海关。5月26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并形成了对吴三桂的包围,开始进攻山海关。5月27日,清兵赶至,于中午出击,大顺军溃败。6月3日,在北京城的李自成举行了称帝仪式,次日清晨离京。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
首都沦陷、皇帝自杀,从而标志着明帝国的灭亡,大顺军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和部分长江流域的广大疆域,统治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以及湖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当时中国的四大势力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占据辽东之大清政权、拥有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之南明政权,以及正入蜀的张献忠之大西政权。就当时的形势看,大顺是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政权,庞大的军力足以威慑其他三大势力,从北京城接管过来的、完整的帝国中央政府官僚可以用来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然而,接踵而来的山海关战役,即清军和大顺军的第一次战役改变了大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从李自成入京到离京,短短四十几天内,大顺的优势迅速转化为大清的优势。
明末的山海关大战是一次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决战,尽管时间仅有两天,对中国的影响却持续了近三百年,正是这次大战,造成了满清鞑子得势,遗毒直到今天还没有消除。
当时的形势是,李自成已经攻占了北京,吴三桂据守山海关,八旗兵在关外伺机而动,三股势力互相敌对,在这三股势力中,八旗兵最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次之,吴三桂最弱,但却是最关键的一方,因为山海关是入关的屏障,山海关的得失,将决定历史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
崇祯吊死煤山以后,吴三桂选择了投靠李自成,在赶往北京的路上,惊闻自己的“梦中情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抢去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返回山海关,改而投靠满清。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追击,把山海关围了个风雨不透,一场大战就此引发,而诱因近乎可笑,竟是为了名妓陈圆圆!
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双方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吴三桂的宁远铁骑号称明朝精锐,到底挡不住闯王军队的勇猛,呈现溃败之势,吴三桂急忙拼死突围,把满清鞑子接进了城内,几次哀求出兵,多尔衮就是不肯,等到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都伤亡过半,这才出来拣便宜,闯王军队猝不及防,尽管奋力拼杀,还是败了下来。李自成回到北京愤怒难消,抄斩了吴三桂父亲一家,弃城而走,而北京这座明王朝的都城,也被鞑子所窃据,残阳下的古都,屋瓦都似染了血色。
山海关大战的结局,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深重的灾难,反思这场大战,从这场大战中得到启示,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律下不严,有失民望,闯王军队在京时拷掠明朝官员财物,致使人心涣散,是一个重大失误,而刘宗敏强抢陈圆圆,更是逼反了吴三桂,闯王之败表面上看是败于军事,实际上是败于政治,闯王英勇善战世所公认,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但缺乏长远打算,不懂得笼络士族,这样的农民政权,必定不会长久。
吴三桂降清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个:一是陈圆圆被抢,二是他父亲被拷掠,从战场表现来看,“冲冠一怒为红颜”更为可靠,吴三桂早就将他父亲生死置之不理,自从吴三桂与李自成决裂那一刻起,他父亲已经死定了。吴三桂献关当然是卖国行为,但应看到,李自成政治失策是起因,如果闯王进京约束住部下,历史将会是另一个结局。
闯王军队与宁远铁骑是当时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闯王军队约有十万,宁远铁骑则有三万,如果联合起来,不仅可以守住山海关,即使与八旗兵决战,胜算也很大,可惜,为了钱财,美女,两支汉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竟在关前以死相拼,把大好江山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