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 (农历九月初十),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揭晓。
2016年10月10日,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麻省理工学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m)荣获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为对契约理论的贡献。
斯德哥尔摩时间10日上午11时45分(北京时间10日17时45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正式揭晓。英裔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芬兰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教授本特·霍姆斯特姆(Bengt Holmstrom)共同获奖。两位教授的获奖理由是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诺奖评委会认为,“两名经济学家在过去多年里探索了很多契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最优契约安排的分析为很多领域政策与制度的设计制定提供了一个智力基础。”
契约理论
那么什么是?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契约关系,契约理论可以用来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诸如学校、医院和监狱这样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应该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应当多少来自奖金,多少来自认股权?由于此类关系常引起利益冲突,契约的制定必须合情合理,以保证各方作出互利共赢的决定。本年度的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发展了契约理论,认为契约理论是一个分析契约制定中各种问题的综合性框架,例如高管人员基于绩效的薪酬、保险中的免赔与自付、公共部门活动的民营化等问题。
哈特、霍姆斯特姆两人的理论缘何而来又发展至哪?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在之前的书中,曾有先见之明地探讨过企业的契约理论以及两人在这一理论上的发展和建树等问题。
企业的主流契约理论之先河由科斯(Coase,1937)开辟,之后又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Demsetz,1972)、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1980)、克莱因等(Klein et al,1978)、詹森和麦克林(Jensen,Meckling,1976、1979)、利兰和派尔(Leland,Pyle,1977)、罗斯(Ross,1977)、张五常(Cheung,1983)、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Hart,1986)、霍姆斯特姆和泰若勒(Holmstrom,Tirole,1989)、哈特和莫尔(Hart,Moore,1990)、阿根亚和博尔腾(Aghion,Bolton,1992) 以及其他学者加以拓展。最新的模型是由杨小凯和黄有光(Yang,Ng,1993) 提出的。这一派理论的共旨是, 企业乃“ 一系列合约的联结”(nexus of contracts)(文字的和口头的,明确的和隐含的)。然而,每个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前者的重点仅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
科斯企业理论的一个部分由威廉姆森(1975,1979,1980)和克莱因等(1978) 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又在泰若勒(1986)、格罗斯曼和哈特(1986)、哈特和莫尔(1990)、瑞奥登(Riordan,1990) 及道(Dow,1993) 那里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派理论将企业看成是连续生产过程之间不完全合约所导致的纵向一体化实体,认为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当合约不可能完全时,纵向一体化能够消除或至少减少资产专用性所产生的机会主义问题。
威廉姆森(1975,1979,1980)和克莱因等(1978)与科斯持相同的观点,即认为企业是用以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交易模式。然而,与企业何以产生的理由相比,他们似乎更关心一个企业是应该“买”进还是“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投入,或企业究竟应该有多大。他们把“资产专用性”及其相关的机会主义作为决定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其思路大致如下:如果交易中包含一种关系的专用性投资(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则事先的竞争将被事后的垄断或买方独家垄断(monopsony)所取代,从而导致将专用性资产的准租金攫为己有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在一定意义上使合约双方相关的专用性投资不能达到最优,并且使合约的谈判和执行变得更加困难,因而造成现货市场交易的高成本,当关系的专用性投资变得更为重要时,用传统现货市场去处理纵向关系的交易费用就会上升。因此,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可用以替换现货市场。因为在纵向一体化组织内,机会主义要受到权威的督查。在威廉姆森的早期文献中,他很强调在现货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之间的选择。然而,在他晚近的著作以及克莱因等的许多著作中,却考虑用长期合约去代替纵向一体化,因为即使在一个纵向一体化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也并非无足轻重。如果由于内部生产的不经济造成纵向一体化的不经济,协调独立交易者之间的交易活动的长期合约安排将会出现,以节约交易费用。